公司动态

房地产企业的四种生态位

  • 发布时间:2019-10-15 16:37:51
  • 来源: 王叔的茶馆
 

 进退生死是企业生命的一部分

近日听梁宁的增长思维课,讲到企业生存的方式,无非就是在生死进退中增长。并把商场上的企业划分为四类:草莽企业,腰部企业,头部企业和顶级企业。

我们先来看梁宁是怎么说的:

商业是江湖,江湖多草莽。没有背景,起于民间,靠抓住一个机会,崭露头角。其实大多数房地产企业都是这么起家的。

其中一些企业能够一骑绝尘,成为行业龙头,我们叫他们头部企业。

而更多企业,是在自己的生存环境里找到模式活下来。它们不像头部企业那么众所周知,但他们其实是中国地产业最广泛的存在。我们管它们叫腰部企业。

成不了头部,也成不了腰部的呢?那就是速生速死的草莽企业。

 

我们的房地产企业也一样,在房地产这个行业的版图上,也天然的分为四种生态位。

第一种:草莽企业——抓住机会冲一波

1、企业特点:速生速死,一岁一枯荣,春风吹又生——有关系拿到地,就冲一把。没项目,公司就消失了。

2、典型企业:地方型房企,因地而生的小型房企。一些大型上市企业和国企,但主业非房地产的企业。

第二种:腰部企业——找准生态位,扎根

1、企业特点:占据一个行业生态位。起码说得清,他是个什么类型的房企,是管理强,还是开发品质好,还是典型高周转模式,或者说是高度复制某一线房企的战略模式。他们因为在行业内有典型的生态位,明确的企业战略定位,才能在行业扎下了根来。还有一类腰部企业是央企国企中以地产为主营业务的,不差钱的主儿。典型的房地产腰部企业的生态位如下:

“小碧桂园”高周转纯住宅:XXX

“小绿城”、“小龙湖”高利润重仓改善:XXX

“小万达”商业+住宅:XXX

2、典型企业:全国型房企和区域型房企里面,没有房地产单项开发行业前三能力的都是腰部企业。

第三种:头部企业——抢占制高点,终结一场战争

1、企业特点:在行业周期进行到行业收官最后大决战时,至少拥有行业内一个制高点,他们是:

企业规模制高点——碧桂园、恒大、万科

住宅开发水平制高点——万科、龙湖、绿城、仁恒

房地产多元化尝试制高点——万科

文旅地产制高点——融创、华侨城、阿那亚、长隆

购物中心制高点——华润、万达、龙湖

小镇模式制高点——蓝城

代建模式制高点——绿城、蓝城

写字楼制高点——中海

超高层制高点——绿地

举例:碧桂园万科恒大通常是某城市房地产项目降价的始作俑者。一般代建开始和绿城蓝城谈,其它家戏份就不多了。而华润、万达基本上是一二三线城市、四五线城市购物中心国内运营商的典型代表。龙湖则在一二三线城市购物中心作为华润的补缺者。九龙仓太古凯德是国外企业,本次未列入对比。

第四种:顶级企业——一直在琢磨着如何利用周期,一直在为跨越周期作准备。

大成靠周期,大毁也是因为周期。技术周期、产业周期、市场周期、用户生命周期、政治周期、历史周期、企业家个人的人生周期。周期无始无终,永远波动震荡。

真正的大战略不是研究机会,大战略是研究周期——为搬山造海毁天灭地的周期作准备。

国内——万科

香港——新鸿基、九龙仓

新加坡——凯德

美国——帕尔迪

中国城市化进程与房企生态位 

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,和城市化率超过70%,接下来的城市需要是居住方式的升级,不单单是住宅社区档次的提升,是居住模式,居住体验,办公娱乐消费购物居住一体化的街区打造,大社区营造,城市生活服务商等。

那些只会做住宅,和只能做简单卖掉的商业街的房企。那些做住宅都没办法做到精细化的企业,如果还不加速尝试占领某一个制高点的话,那么在中国主要城市的城市化率超过75%以后,换句话说,房地产行业这一波最后的大决战来临之前没有一技之长的话,基本上也就歇菜了。

其它行业的终极大决战站

回望其它行业,当年在VCD兼并战DVD兼并战,何等惨烈,留下来的企业,不是成为王者,而是不主动迎接技术革命的,早已被时代所抛弃。现在的视频播放行业,已被爱奇艺优酷,以及几大视频盒子所瓜分。

当年的互联网团购网千团大战,更是从千个团购网站开始降价补贴开始展开,一路到最后,只剩最后10家头部企业大决战,到现在只有美团引领的黄蓝两巨头上了今年阅兵仪式,还美团成了行业老大。行业整合完毕。

2G手机惨烈战出局的山寨机远征非洲,当年的佼佼者波导(手机中的战斗机)现在也只能混迹非洲。2G时代的王者诺基亚却是早早暗中转型,目前已经是全球仅次于华为,5G技术第二多的企业,每年收专利费就已赚得盆满钵满了。

同样是手机行业,来到智能手机时代,小米入场的姿势是以200人的开发团队,以小米社区APP助力,通过粉丝圈,让小米引领了一波热潮,小米成为手机行业的典型腰部企业,占领了性价比这个生态位。

但小米没有CPU,没有操作系统,成不了拥有一个制高点的头部企业,没有资格也没有机会参与这一轮智能手机的最后决战。如锤子手机之流,不过是圈圈粉丝的草莽企业,冲一波,然后就没有然后的。

华为以什么样的姿势进场做智能手机的呢?时间来到2016年,被小米点醒的华为开始做手机时,开发团队就达1.2万人。这和小米的开发团队完全是量级的区别。现在余承东的团队更是超过了6万人。任正非在经历过和思科,阿尔卡特等国际巨头在通讯和互联网机构时代纷纷过招,见过多个产业周期。一开始做手机,其姿势就和小米有质的差别。华为做手机,一开始就是奔着最后的大决战去的。华为在5G时代,将和拥有处理器的ARM,有屏幕的三星,有系统的安卓苹果一起进入最后的决战时刻。

房地产行业终战的猜想与思考

反观我们的房地产企业,一开始就有华为这种姿势进场的企业有多少呢?还有多少企业还在高周转节奏自我鼓吹,还在机会型拼胆大拿地王的游戏中沾沾自喜?还在为月度全国TOP房企销售榜单自嗨呢?

然而当我们冷静下来,从房地产生态圈这个角度看,草莽企业、腰部企业、头部企业、顶级企业的众生相是否逐渐清晰起来。看看哪些企业还在找机会?哪些企业有自己的明确定位?哪些企业是占有产业里至少一种制高点的?哪些企业一直在为跨越周期做准备呢?

是不是更清晰了一些事实:哪一些企业,从一开始就注定走不到最后,哪些企业只要能继续保持势头,是有参与最后决战机会的呢。在中国房地产城市化进程快要结束前,哪些企业已经在为跨越产业周期做准备了呢,哪些企业在为物联网时代的新的技术周期做准备了呢?

我想说,点到这里,应该已经不言自明了吧。

你所在的地产公司是草莽企业?腰部企业?头部企业?还是顶级企业呢?对于最后的决战,哪些企业能参与,你是怎么看的呢?

——END—— ​

 

 

普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   粤ICP备2022147573号-2
POPKING  Group co.,LTD.


香港公司:香港九龙观塘成业街10号电讯一代广场28楼E2室
Hong Kong:Office E2,28/F,TG Place No.10 Shing Yip Street,Kwun Tong,KLN.HK
Tel:(+852)2155 3080/2155 3090        Fax:(+852)2155 3892

深圳公司:深圳市南山区沙河东路白石二道中信红树湾 · 普金国际
Shenzhen:POPKING international,CITIC Mangrove Bay,Baishi Scend Road,Nanshan,Shenzhen

Tel:+86755-8252 2473/ 8252 2474          Fax:+86755-8252 2475

硅谷创新中心: 加利福尼亚州纽瓦克市中央大道84071799市,邮编94506
Silicon Valley Innovation Center:8407 Central Ave Ste 1799,Newark,CA 94560
Tel:(888)836-7830 extension number:1788  

Email:pop668@vip.sina.com